丁阔 | 2019-2020建筑设计奖·青年建筑师奖获奖人

转自 中国建筑学会 ASC中国建筑学会 2022-05-24



编者按

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自1993年设立以来,在发现青年人才,促进青年建筑师成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完善建筑师人才梯队建设,鼓励理论探索和创作实践,中国建筑学会科技培训中心将陆续对历届青年建筑师奖获得者及优秀建筑师代表进行宣传。本期人物:丁 阔


个人简介


      丁阔,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原作设计工作室、所长,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高级工程师,荣获2019-2020中国建筑师学会建筑设计奖 • 青年建筑师奖。作品“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获中国建筑学会2014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金奖;(2009-2019)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大奖,“咸阳市市民文化中心”获中国建筑学会2017-2018年中国建筑设计奖(建筑创作)金奖。



设计理念及实践


      

 今年是进入同济设计集团原作设计工作室的第十六年,从文教类建筑的实践探索,到改造建筑的项目实践,再到今天以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和更新为主导的设计思考,我跟随原作团队的实践足迹走过全国二十几个省份,同时深度参与到上海城市更新的设计实践,场地的多样和文化的多元令人着迷,团队不间断的差异化实践塑造了我的思考方法和价值观。任何一个场所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与周围的要素存在着线索的关联,这种关联往往锚固于场所和周边环境的关系之中,既是空间的,也是时间的,既关于功能,也关乎文化。循着场所的脉络前行,去挖掘、探索和激发场所的空间和文化特质,着眼于要素之间的关系建构和文化表达,在解决场地复杂的需求和矛盾中坚持这样的态度,去寻找最为适合的解决方案,便是我所追寻的创作的潜在逻辑。



主要设计作品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晋中市城市规划展示馆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展示馆

慧剑社区复兴改造项目

咸阳市市民文化中心

苏州河南岸黄浦区段滨河公共空间改造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从电厂厂房到世博未来馆再到当代艺术博物馆  摄影:苏圣亮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前身是南市发电厂主厂房,在2010年世博会改造为世博未来探索馆,并在后世博时代成为今天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改造过程深入挖掘电厂既有空间特点,并与当代艺术多样化的展示方式相关联,构建出一系列充满探索性和惊喜的展陈空间。

 当代馆入口和主展厅  摄影:苏圣亮


展馆流线着眼于日常性与探索性,以电厂的输煤栈桥为原型,建构起弥漫性的路径系统,串联起馆内不同规格和特色的13个展厅,弥漫的的路径系统一直延伸到北侧165米的烟囱内部,在新的介入与旧的留存之间建立起视觉和行为上的紧密关联。

 

图片

二层的展览区域   摄影:苏圣亮


晋中市城市规划展示馆

 

图片

交错的屋檐和自然产生的合院  摄影:姚力


二零一四年竣工的晋中市城市规划展示馆是对传统合院空间一次进化的尝试。递进的合院,灰色的院墙,鳞次栉比的屋檐维持着紧凑的张力,“院”交错而成的“间层”创造出充满张力的公共空间,在这里传统院落的精神和魅力依然存续,现代的功能与空间也得到妥善安放,根植于传统之上的变化激发出全新的空间与形式,是为“院”的进化。

 

图片

合院与展陈空间的共生关系   摄影:姚力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展示馆

 

图片

大海边的规划展示馆   摄影:战长恒


图片

自然生长形成的建筑体量   摄影:战长恒


坐落在渤海之滨的规划展示馆以一种生长的姿态来表达对待场所的态度,两座场馆之间的视觉通廊指向远方的海叶岛,不断叠加、扭转的横向切片自然叠合出建筑的本体,如海浪作用于礁石,生长的体量与大海的磅礴相得益彰,是对场所最为恰当的回应。

 

图片

场地与海滩的自然衔接   摄影:战长恒


慧剑社区复兴改造项目

 

图片

更新后的影剧院主立面变身信息墙   摄影:章勇


改造遵循着场地的线索,依托一座七十年代建造的破败影剧院,一座废弃的幼儿园,在即将灭失的时代记忆和小镇居民对未来的期许之间建立起对望的关联。

 

图片

轻介入改造方式形成的社区活动空间   摄影:章勇


影剧院锚固着时代记忆的外墙被谨慎地保留加固,新的功能体由内向外以一种全新的方式介入重构,室内原有的舞台和座椅被选择性的保留,新增的三层钢结构重构体用于承载新的社区活动,介入的重构体克制地穿出屋顶和外墙,成为天空图书馆和开闭舞台。

 

图片

穿插在屋架之间阅览空间   摄影:章勇

 

图片

保留的砖砌外墙和穿出屋面的天空图书馆   摄影:章勇

咸阳市市民文化中心


图片

和而不同的九大场馆   摄影:姚力


咸阳市市民文化中心选址北塬新城的核心区;九座文化场馆生长在一个共有的秩序中,成为一座文化、休闲、教育功能复合的文化综合体,场馆之间通过两环相扣的高台和文化长廊相连,如同投向水中的石子,激起四下扩散的文化涟漪,自发生长出从文化广场到文化公园逐级展开的公共空间系统。


图片

叠合生长的文化长廊与场馆   摄影:姚力


图片

四向扩散的文化涟漪   摄影:姚力

 

图片

对望的大剧院与南区四馆   摄影:姚力


灰白色陶板覆盖的南北八馆,与悬置的大剧院形成多角度的对望,它通过建筑的体量传达出咸阳之“大”,同时创造合宜的空间与使用者的体验相匹配,它所传达的是传统的谋局智慧,是人性化的空间考量,更是以当代的建筑语言实现了人们对于这座传奇古都的文化想象。

 

图片

悬置的大剧院与文化内街   摄影:姚力


苏州河南岸黄浦区段滨河公共空间改造

 

图片

夜幕降临的苏州河南岸   摄影:章勇


苏州河沿岸作为上海百年发展史的缩影,层叠的历史印记在狭小的地域里被保留下来,每个角落都有故事,我们循着这条“上海辰光,风情长卷”的线索,在对沿岸既有的历史、人文和生态资源的挖掘中,大胆设想,小心求证,一点点拼合出这条“有温度,有记忆,有活力”的“海派风情博览带”。

 

图片

生长在原吴淞路闸桥桥墩上的介亭   摄影:章勇

 

图片

划船俱乐部泳池区域的构架重现   摄影:章勇


踏勘中偶然发现的原吴淞路闸桥桥墩提供了坚固的基础,攀援其上的介亭轻轻的指向河口,提供了观赏苏州河和外白渡桥最为独特的视角,历经百年的划船俱乐部仅留存中间的主楼部分,但外墙遗留的桁架为我们提供了线索,我们用现代工艺“重现”了历史建筑的原型,轻盈的钢构以轻介入的方式覆盖在重新挖掘再生的“游泳池”之上,构成了场所独特的时空体验。

 

图片

绿化道班房改造的“樱花谷”   摄影:章勇


“樱花谷”的原型是一处绿化道班房,改造延续河岸原有的樱花林,保留原建筑的结构框架,通过边界消解将原有建筑的半地下空间大部开放出来,形成下沉的“樱花谷”,而顶部轻盈的钢构游廊延续了原有屋顶景观视野,将不同高度的观河与游览体验串联起来。

 

图片

“樱花谷”二层的游走步道   摄影:章勇

 

图片

一号加油站到“最美加油站”   摄影:章勇


中石化一号加油站改造重点关注了城市空间与滨水空间的连接,突破固有加油站的模式,增加了通向河岸的入口和二层平台,一体化的折板体系以结构理性为基础,建构起这一处日常性的、复合性的、契合当代语境的新型基础设施。

 

图片

通向滨水区域的入口   摄影:章勇

 

图片

“最美加油站”向苏州河打开的外廊   摄影:章勇

内容由获奖人提供